上週出訪返國,飛機高度緩緩下降,透過機窗看淡水河口,淡江大橋被日出鑲上金黃色的光。如同新北市橫跨數十年的漫長等候,終於在此時閃閃發光。
今天站在這,不一樣的視角,一樣的感動。
至今記得2019年初第一鏟土的激動心情,從動工到主橋塔基礎完成、兩段橋面版吊裝,今年3月淡水端閉合、7月主橋塔結構完整、9月合龍,我有幸參與每個關鍵時刻。看著鋼索與橋面一段段成形,像一個夢想逐漸長出骨架與靈魂。
除了不定期的工程進度視察,我每個月一定都會自己來看看。周邊包括淡海輕軌、淡北道路的逐步推進,微型轉運站、交通路網的建設規劃,人行道、自行車道的持續延伸,紮實帶動觀光休閒產業發展,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,淡水人口在我任內已成長3萬多,來到20.6萬。
我要感謝每一位在風雨裡、在烈日下付出的工程夥伴,是你們把藍圖化做眼前真實的美好,如此高難度的任務,總算邁向最後關卡。
淡江大橋不再只是想像,而是城市記憶的新起點。邀請大家,通車前先來欣賞跨年煙火和光雕秀,與我們一起期待,一起見證這座橋連結河岸、連結旅程,更連結未來。
(文載自侯友宜市長臉書貼文)
今天站在這,不一樣的視角,一樣的感動。
至今記得2019年初第一鏟土的激動心情,從動工到主橋塔基礎完成、兩段橋面版吊裝,今年3月淡水端閉合、7月主橋塔結構完整、9月合龍,我有幸參與每個關鍵時刻。看著鋼索與橋面一段段成形,像一個夢想逐漸長出骨架與靈魂。
除了不定期的工程進度視察,我每個月一定都會自己來看看。周邊包括淡海輕軌、淡北道路的逐步推進,微型轉運站、交通路網的建設規劃,人行道、自行車道的持續延伸,紮實帶動觀光休閒產業發展,以及居民日常生活的便利,淡水人口在我任內已成長3萬多,來到20.6萬。
我要感謝每一位在風雨裡、在烈日下付出的工程夥伴,是你們把藍圖化做眼前真實的美好,如此高難度的任務,總算邁向最後關卡。
淡江大橋不再只是想像,而是城市記憶的新起點。邀請大家,通車前先來欣賞跨年煙火和光雕秀,與我們一起期待,一起見證這座橋連結河岸、連結旅程,更連結未來。
(文載自侯友宜市長臉書貼文)